欢迎您访问中国农业科技小院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文章

KEXUEYANJIU

科学研究

报告文章
河北曲周小麦冻害的成因分析及其预防
去冬今春以来,黄淮海地区经历了近年来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低温寡照天气过程,大范围区域小麦积温不足、弱苗和死苗比例比同期增加 20%到 30%,群体长势差。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农业大学驻曲周县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老师和同学们与曲周县农业局的有关技术人员一起对曲周县 10 个乡镇的小麦生长状况进行了普查,同时对示范区内 7 个村庄 2300 亩小麦苗情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苗情等级、小麦品种、播种时期、播种量、前茬作物、整地措施与浇灌越冬水与否等。
以白寨乡甜水庄村窑西区为例。该区域小麦除半冬性小麦品种外,还包括部分如豫麦58 等温麦系列品种;播种时期多集中在 10 月 10 日至 15 日;播种量平均在 20 kg/亩;仅有部分农户浇过越冬水。在不同的种植管理措施下,该区域苗情差异显著,基本代表了曲周县的小麦出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今年冬小麦冻害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几个。
1. 小麦冻害形成的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的几率减小,部分农民采取推迟播种时期的方式控制小麦冬前旺长,但去年入冬时,黄淮海地区经历了近年来最早的一次雨雪降温天气过程,使小麦分蘖受到很大程度抑制。由于寒流提前到来、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温强度较大,大范围地区小麦积温不足 500 摄氏度(标准积温);同时受灌溉设施、农民种植行为等因素影响,截至春分,该地区小麦群体数量明显不如往年,小苗、弱苗、死苗过多。这种情况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形成十分不利。
1.1 气候异常,冷风突袭
去年入冬时,黄淮海地区 11 月 10 日平均温度下降到 0℃以下。据调查,该地区小麦播种时间多数集中在10 月 14 日至 20 日,11 月上中旬本是小麦分蘖关键时期,这时的温度变化是决定小麦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因素,但是寒流来势迅猛,11 月 2 日气温骤降到 1.27℃,与 10 月 28 日气温比较下降 15.6℃,使小麦失去了抗寒性煅炼的机会而直接进入了越冬期。提前进入越冬期致使小麦分蘖节受冻(分蘖节是确保小麦成功越冬和顺利恢复生长的重要器官),进而使后期群体数量偏小,总茎数平均仅在 50-60 万/亩左右,直接限制了今年小麦产
量水平的提高。
1.2 品种选用不当
近年来,春性和半春性小麦品种在黄淮海部分麦区种植范围有所扩大,最近几年冷空气活动使农民俗称 “白麦子”的温麦系列品种受冻害较为严重,个别地块出现百步无苗的惨状。同时,我们的调查资料也表明,河北南部地区同属半冬性小麦系列的邯 6172 和良星 99两个品种,其抗寒性表现为良星 99 略好于邯 6172。
1.3 整地质量差
近几年,小麦播种前整地措施多以旋耕为主,农民大多采用旋耕两遍的方式,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土壤悬松、播种过深、出苗不齐、苗情偏弱,同时,还会由于秸秆翻埋效果差而造成小麦在秸秆中悬空且无法正常萌发。这一现象农民俗称“蹬空”或是“吊死”,会加重冻害。由于意识到旋耕整地的缺陷,部分地区的农民已开展深翻整地。深翻整地能打破犁底层、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帮助小麦根系下扎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秸秆还田对播种质量的不利影响,值得大范围推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农民简化甚至减少了
镇压和浇灌冻水这一传统措施,反而加大了深翻整地后土壤悬松的程度,对播种质量和出苗情况造成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1.4 前茬作物的影响
调查资料表明,在种植管理方式相近的地块中,玉米茬口的小麦出苗情况多数不如棉花茬口,这与小麦播期和土壤紧实状况有很大关系。
1.5 播种时期不适宜
由于去年冬天寒流来临较早,冷空气活动频繁,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多数小麦积温不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小麦播种时期多集中在 10 月 14 日至 20 日,积温明显不足,而播期在 10 月 10 日至 13 日的小麦出苗情况较好, 8 日至 10 日期间播种的小麦出苗情况最佳。
1.6 未浇灌过冬水
浇灌冬水可有效的增大土壤热容量、减缓土壤温度骤降,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土壤(尤其是耕层)水分环境、弥合土缝、促进分蘖、多长大穗、培育壮苗[1]。此外,冬灌也可以提高土壤紧实度、调节土壤孔隙减轻冻害。适时冬灌可以有效的预防小麦冬季冻害,一般浇灌冬水在气温4℃度左右为宜,以往,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浇灌过冬水时间在11月底至12月初为宜,但09年11月初伴随气温骤降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气温在11月10日左右已经降到0℃以下,过冬水浇灌时间有限,虽有部分农民进行浇灌,但由于气温过低等原因影响,过冬水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甚至个别地块出现冻害加重状况。
1.7 施肥中氮多、磷少、钾缺
调查资料表明,在小麦播种过程中施用复合肥的农民不到调查总户数的30%,其他农民施肥多以单质肥料为主,其中氮肥多为碳酸氢铵(农民俗称“气肥”,含氮量17%),磷肥多为过磷酸钙(含磷量12%),不施钾肥。磷钾肥在增强小麦抗性方面起着重要要作用,以抗寒、抗旱为主,配合施用效果更好,今后应予以重视。
2. 冻害预防措施
2.1 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结合当地气候历史资料,因地制宜的选用适用的品种,同时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特别应注意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
2.2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考虑省时省力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机械的选用和配套技术对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的影响。调查资料表明,旋耕和深翻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孔隙,与旋耕相比,深翻措施还具有深埋秸秆、破除犁低层、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的作用;同时,单独采用旋耕和深翻都会造成土壤悬松,加重冻害;因此,随后的镇压和浇灌冬水显得格外重要。
2.3播后镇压和浇灌冬水
播后镇压和浇灌冬水有利于调节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增强土壤毛管提升下层水分的作用、弥封土壤裂缝、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平抑地温骤降,增强麦田的耐寒、抗冻和抗旱性能,而且可以促进次生根的生长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优化群体。
2.4适期适量播种
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影响,冬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集中在选择了春性品种、播种时期过早、播种量过大这三方面。在秋冬积温较高的年份里,小麦苗生长较快、群体较大,春性品种较早进入了拔节期,对寒流的抵抗性差,很容易发生冻害、因此要适当推迟播种时期、降低播种量。从今年的气候记录分析来看,则是提早到来的寒流和持续的低温天气导致了较晚播种的小麦严重冻害,因此,人们应密切注视天气变化,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2.5合理施肥
在有肥源的条件下尽量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以发挥有机肥与化肥各自的肥效并发挥其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重氮、轻磷、不施钾”的小麦施肥方式应及时纠正,即通过增施磷钾肥来增强小麦自身的抗性。
3. 受冻害小麦的补救措施
3.1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这样能蓄水提温、有效促进分蘖成穗。
3.2掌握补救时期
小麦越冬期间,夜晚温度在0℃以下时,麦田仍处在冻结状态,不宜开展补救措施,应该在完全解冻、日均气温升到3℃时再进行水肥调控和田间管理。
3.3分类、适时肥水运筹
起身拔节期,按照弱苗、壮苗、旺苗的顺序进行分期管理,同时,要考虑浇灌冬水与否。在水利条件有限的地区,按照未浇灌冬水地块优先的原则进行肥水管理,此时一般选用尿素15kg/亩开沟施入土中以提高肥效,同时根据墒情适时灌水,以促进麦苗返青,提高分蘖成穗率。
3.4浇透孕穗水、浇好灌浆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5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3.6适时收获
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判断蜡熟末期的标准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责任编辑:小丹)
下一条:王庄科研进展

版权所有 | 科技小院   京ICP备17042083号-1   技术支持:中国种子信息网

总部地址: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电子邮件:znkejixiaoyuan@163.com      登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