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农业科技小院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小院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小院资讯

小院动态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把科技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把课堂、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科技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近日,省委宣传部授予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师生群体"燕赵楷模"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技小院,倾听这些年轻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的奋斗故事。

记者在邯郸市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采访的时候,正赶上两位村民过来向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陈雪咨询土地秋收后的管理问题。

图片

邯郸市曲周县白寨镇高庄村村民 高建宾:

农大的学生过来了以后,咱知道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浇,时间有了保证了,这一亩地亩产最起码多个三四百斤。

图片

白寨科技小院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它的诞生,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推广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一次尝试。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 张卫峰:

当时咱们实验站里边的小麦(每亩)产量早已经到了500多公斤,都能到600公斤了 ,但是全县的(每亩)产量水平就400来公斤,所以怎么解决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咱们做科技小院的初衷。

图片

为了打通农业技术传播这最后一公里,农大师生将工作地点搬进村里,把自己居住的小院变成了"科技小院"。他们一边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一边通过劳动培养研究生,将科研、服务、育人平台从学校前移到了田间地头。

图片

采访中,一场秋雨不期而至,这对晚熟的葡萄非常不利。前衙科技小院的张桂花,赶忙到葡萄园中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张桂花:

雨季来了之后,晚熟的一些品种就面临着霜霉和炭疽,这一次来得很突然,所以现在大家农户们抓紧时间让他们打药。

图片

张桂花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快两年的时光,在这里,她不仅把知识和技术教授给需要的农民,更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图片

邯郸市曲周县前衙村村民 贾跃曲:

桂花在这儿待了两年了,也挺辛苦 ,在这儿(我们)跟家人一样,挺好。

图片

像张桂花一样,科技小院的师生一年里有200多天住在村里,他们用"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14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县合作,先后成立15个科技小院,120名研究生接连入驻,他们把自己变成农民,也把5000多名曲周当地的农民变成了"土专家"。

图片

邯郸市曲周县农业农村局县校合作股股长 宋雷:

农大的师生研究引进了31项科学技术使全县的小麦玉米每年增产在1亿公斤以上,农民增加收入在2亿元以上。

图片

以曲周为起点,科技小院而今已经遍布华北、辐射全国,正在走向世界。2021年和2022年,科技小院模式连续两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并已推广到老挝和非洲多个国家。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站长 张卫峰:

再进一步地去升级和发展科技小院,把外部的资本、资源、信息各方面吸引来,进一步地把(科技小院)这个平台做实。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贺晨:

继续扎根农业农村一线,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吴玉淼:

我们要把我们小院的初心保持下去,能为祖国作更多的贡献。


来源 | 河北新闻联播

版权所有 | 科技小院   京ICP备17042083号-1   技术支持:中国种子信息网

总部地址: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电子邮件:znkejixiaoyuan@163.com      登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