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上联写作出的贡献,下联写自我的成长。上联:科技小院萝卜的新品种,引来了很多回头客,实现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希望能更进一步,继续努力解决农民的困难,等到五谷丰登之时我们一起浅酌欢歌。下联:在田间地头,村里村外,真正的下到农村,借用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把遇到的困难当成追求的目标,琢玉成器,立大志,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做贡献,保持真心,脚踏实地,这才是白衣卿相的真正含义。
诗歌作者刘璐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硕士一年级学生。
导语:西槐庄科技小院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吴林静来到西槐庄小院后在这里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岁月。她在这里演绎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
“也快到离开科技小院的日子了,原来,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年半了……”
-ONE-
你好,小院!
西槐庄科技小院
还记得要下小院的那个寒假,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小院,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要去的小院是西槐庄科技小院,虽然我曾到西槐庄看过几次,但是想象不出自己真的驻扎到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快开学前,我拿起一个小番茄给我奶奶说:“我要去种小西红柿了!”我奶奶白了我一眼:“那你还上什么学呢?”我爷爷奶奶都是城市里的,年轻的时候从山东去了东北垦荒,他们受了很多苦,而我更是在繁华的城市里长大的,他们便更舍不得我再去农村吃苦。
为了不让奶奶担心,我不断宽慰着奶奶:“小院这样的机会很好啊!我没去过农村那我就去体验一下,刚好我也想体验一下爷爷奶奶当年的生活嘛,说不定我还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呢!”这句话不仅安慰着奶奶,也给我心上打上一剂强心剂。
收拾好行李我便准备出发了。我们这一届没有学前培训,一天之内,我从家里直接到了西槐庄,那天下着雨,第一书记江书记在站牌把我接到了小院。
刚到村委报道,热情的赵姨就给我登记上了打疫苗。德来叔送来了我们买的锅碗瓢盆,由于没有煤气,德来叔只能先给我们找来了一个不沾涂层都掉了一半的电锅。第一顿饭,方便面。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就是收拾卫生。我在家里哪做过家务呢,收拾完卫生,扫把都把我的手磨出来了水泡。况且作为花季少女我还做着美甲,一个星期内,全都劈到了肉里。
西槐庄科技小院厨房照片
开始没有冰箱,我们不敢买肉。我就打电话给我妈哭:“我都一个月没吃肉了、屋里有臭虫、房顶有壁虎、厨房里打不完的苍蝇!”来到这里,生活上各种反差让我很委屈,但是现在也都习以为常了。后来,郭镇长给我们赞助了洗衣机还有电冰箱,终于吃上肉、洗上衣服了。
-TWO-
你好,种植员!
取番茄苗
接着,种番茄的时候到了。一天之内,所有的番茄苗都要种完。时间紧,任务重,我自告奋勇:“我也要种!”我负责给睢大哥的栽苗器里面放苗,看起来很轻松,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我腰都快累断了。睢大哥也是学农的,现在在村里做育种,教给我们很多经验,幸亏有睢大哥在,不然我们要走多少弯路。
终于活干完了,我坐在大棚门口累得直发懵。睡了一夜之后,全身又四分五裂的酸痛。第三天,终于缓了些,我就去地里看番茄苗。所有人见到我第一句话:“小静,累坏了吧!”回去的路上,我远远的看到了德来叔,我心想:可别再说一遍了!结果德来叔见到了:“小静,累坏了吧!”
当然种苗这只是一个开始,更痛苦是中间做试验。
吴林静和伙伴们在设施大棚中为番茄掰茬
测茎粗,蹲着量;测株高,弯腰量小苗,踮脚量大苗;就这么蹲蹲起起,膝盖磨坏了,根本疼到使不上劲,还是得忍着接着干。5月的时候,大棚里面的温度就已经到了40多度,又热又晒,又闷又潮,时刻感觉要中暑。多少次都是眼前一片黑,看不见,听不见,伴随着耳鸣声,抓住了番茄吊秧的钢丝才没摔下去。到了后期采全株的样本,我们四点半就起床了,五点就到大棚里了。大棚里面一股浓浓的发霉的味道,正干着活,莫名其妙,我开始过敏了,两个胳膊肘里起了一大片痒到心里的水泡,恶心得我一阵阵起鸡皮疙瘩,冲向公厕洗了一遍,还是不行,只得咬牙干完了活。等分离根茎叶、洗根、称重、分装、放进烘箱,此时已经凌晨两点了。我一天的试验可算是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继续。
-THREE-
你好,售货员!
搬运整箱的小番茄
做试验已经很痛苦,没想到卖果蔬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们和村里都是想着把番茄种好,但是没有考虑到储存的问题,也万万没想到还得自己卖出去啊!开始我们就在网上吆喝,可是没人买。后来我们第一书记开车带我们一起去城里摆地摊。早上工人采摘,白天分拣包装,所有步骤都要我们来管,一遍遍数着装了多少盒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番茄,多少西瓜。工人们到点就下班了,剩下的活就得自己干了。晚上我和宁国法往盒子上贴LOGO一直到两点,第二天一早还要装车、去城里。我们第一书记感慨,“我这车百来万都成货车了”,我们也感慨,这研究生上着上着,摆地摊了。但是摆地摊真的很有效果,拉来了不少新顾客,我们也开始走网上销售的路线。线下20%的番茄还有西瓜黄瓜卖了8万多元。
种萝卜就比较顺利了,因为西槐庄都种了一百年的萝卜了。我们把传统的萝卜和新品种做了对比,帮村里挑了7种萝卜。村里非常怀疑我们,因为老萝卜长得像“炮弹“,然而新品种长得细长很匀称,村民们一看:”完了!产量不高!“萝卜成熟了,书记都说这是西槐庄历史上最好吃的萝卜。我们卖萝卜在网上卖70元一箱11斤包邮。所有人都说贵,但是吃到了还又会来买。本想卖到春节,结果元旦前就脱销了。都腊月28了,我和我妈包着饺子,有个黑龙江的顾客打电话问我:“还有萝卜吗?”我在云南的嫂子从来没生吃过萝卜,持着怀疑的态度尝了之后,今年已经提前预定几箱了。
直播过程截图
卖萝卜的时候,我们还有直播,直播间直接架在了大棚里,和通州融媒体中心的主持人一起当主播。当天就卖出去了2000多斤。
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又是快递员、又是客服、又是搬运工、还得做主播,平常再拍个小院宣传片,又当演员又当导演很是辛苦。秋冬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小院,我只能每天自己搬萝卜,腰都受不了了,有时候一天十几箱,有时候一天四十几箱。萝卜给村庄带来了25万的收入,今年我们的小目标是年收入达到50万。西槐庄再也不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了。
-FOUR-
你好,小院人!
西槐庄科技小院研究生与农民合影
一整年忙忙碌碌,真的很累。今年镇政府帮我推选为“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这是极其难得的,因为即使是学校也只有一个名额,过后,我收到了很多祝贺,我也记住了于老师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收获当然是喜悦的,但是当我埋头苦干的时候,也不会想收获的事情,收获便是个顺其自然的事情了。2021年终总结,我得到了“三农杰出贡献奖”、今年作为队长获得了“挑战杯”银奖,我的努力也获得了村里和镇政府的肯定,大家主动为我争取荣誉。学校里的老师也很关心和重视我们小院。媒体上有我们接二连三的报道,我还受邀参加了中央卫视的节目,我感觉我的生活特别多姿多彩,收获满满。
村庄幸福,我也很幸福,再也没有了开始的惴惴不安。
图文编辑:宣传-故事组-高新月
供稿:吴林静
供图:吴林静等
审核:焦小强
下一条:建三江工作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