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农业科技小院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培养

RENCAIPEIYANG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小院有我(四)我和杭后科技小院共成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和

杭后

小院

成长

2022

图片




故事人物:徐俊平

驻扎地点:杭锦后旗蒙海玉米科技小院

驻扎时间:2019年3月-至今

主要工作:杭锦后旗春玉米绿色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河套灌区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构建与农业绿色转型路径设计


2019年3月1日,

怀揣着梦想与期待,

当然也带着些许紧张和压力

来到了辽阔的河套平原腹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在未来的几年中,

我将与杭后科技小院共成长。


初识杭后

 2018年11月,我们2018级6位硕士新生接到了陈范骏教授的通知,去内蒙古杭锦后旗开展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杭后这个地名,当时心里充满迷茫与困惑,我去做什么,要怎么做,如何做的更好

图片

初到小院

接下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拉近了我和杭锦后旗的距离。同年12月,全国农技中心原主任刘天金、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巴彦淖尔市农技中心、杭锦后旗旗委政府等四级单位领导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张福锁院士商讨“四级联创+科技小院”模式如何助力杭锦后旗农业绿色转型的工作。会议中深入探讨了杭锦后旗的农业优势、不足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坚定了我前往杭锦后旗的决心。带着为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我来到了杭锦后旗蒙海镇玉米科技小院,秉持着“实”和“思”的工作原则在农户田间地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实干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与农民打成一片切实解决了玉米生产技术的瓶颈问题,真正助推了杭锦后旗农业绿色发展。

图片

学习中成长


以科技创新赋能农户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初到杭锦后旗时,第一件事就是投身于杭锦后旗的玉米生产情况调研,总结影响玉米高产高效的限制因素。针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如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应用少、氮肥利用率低、玉米红蜘蛛防效差等问题,我开始了“耐密高产节肥型绿色玉米新品种筛选评价”的工作。为落实此项技术创新工作,蒙海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专门为此准备了试验示范地。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我也为当地筛选出了能实现玉米吨良田的高产高效品种,比如M751、科河699、西蒙6号等,实现了增产5%-10%、节氮15%-20%的效果,获得农户的一致好评,“这个小后生把玉米种好了”。

农户商讨—落实方案






图片
图片


      有对比才有说服力,有正确的改变才有出色的效果。红蜘蛛是杭锦后旗玉米生产中最严重的虫害,玉米红蜘蛛在当地干旱年份时经常发生,大规模暴发会导致植株叶片提早死亡,玉米严重减产。2019年气候干旱,专家预测在7月份极有可能发生红蜘蛛,所以我在5月份时提前对接巴彦淖尔市植保站,为当地提出了“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阿维螺螨酯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技术手段,并举办了第一场农民田间培训会暨观摩会,让示范户在现场演示阿维螺螨酯的使用方法。7月14日,蒙海镇西渠口村爆发了大面积的玉米红蜘蛛病害,只有示范户家里的玉米没有被红蜘蛛侵害,让农户亲眼见证了防治效果。蒙海镇西渠口村支部书记张建兵说:“这些娃娃一来就露了一手,改变了我们的老思想。”在2020年,小院带动了17户农户、1700亩种植地进行了玉米连片预防工作。


田间培训会

现场演示


图片
图片

      单项技术创新仅是杭后农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环节,如何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角度作进一步创新才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2019年底,我根据在杭后调研的实践经历做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全产业链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得到了张福锁院士的认可。2020年,我将前期形成的“杭锦后旗春玉米双绿双控技术模式”率先在蒙海镇红建村1600亩的连片玉米种植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主要包括绿色品种、绿色配方肥的展示应用,进行了全产业链的初步探索。为了确保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主动联系杭锦后旗农技中心以及蒙海镇政府领导、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等专家在线上和线下开展4次讨论会,并组织开展了2020年红建村青贮玉米高产高效专题农民培训会以及现场观摩会,助力全村增收约34万元,得到了示范区农户的高度认可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年,我在博士课题中提出土壤-作物综合管理体系“ISSM+模式”,全过程指导太平乳业与1700亩连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种养一体化实践,从种植端的技术优化,到养殖端禽畜粪污资源化管理,充分将植物营养理论落地田间生产,形成闭合的种养规模化管理,实现了作物增产、环境减排、营养品质的协同改善。太平乳业董事长高富斌对我说:“小徐,今年你们的滴灌技术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明年我们将全部应用滴灌技术模式,你们加油干”。


感恩相遇,未来可期

今年是我来到杭锦后旗的第四个年头,我用了3年的时间融入杭后,融入三农,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杭后人,在赋能农户的同时,农户也在赋能我,使我具备了博爱、担当、责任、格局和胸怀的品质。在四级联创与科技小院平台的赋能下,也让我有幸荣获“第四批河套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首届杭锦后旗青年五四奖章”、“巴彦淖尔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杭锦后旗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工作一等奖”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的称号。在博士阶段,希望能够通过农业绿色转型系列创新工作将杭锦后旗打造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图片
图片

未来可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图文编辑:宣传部-故事组

卢扬 刘建华 王璇

供稿:杭后科技小院 徐俊平

供图:杭后科技小院 徐俊平

文稿修改指导:程凌云 

版权所有 | 科技小院   京ICP备17042083号-1   技术支持:中国种子信息网

总部地址: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电子邮件:znkejixiaoyuan@163.com      登录管理